1. 若您認為帳戶出現問題,可與我們聯繫




老子與《道德經
 

《道德經》二十二章(益謙章)
經文: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此句在二十四章(若思章)中有所重複。文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之所以不憚其煩加以重述,可見其重要之一斑。故本期僅摘錄二十二章此四句
話試作略解。
 
        譯文:不固執自己成見,才看得清楚萬物的真相。不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才能彰顯自己的德行。不
誇耀自己的才華,才真正有功德可言。不認為自己具有別人所沒有的長處,這樣才能使人永遠敬服。
 
        略解:本章此四句話都以「不自…………」開頭,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以為了不起,不
要自以為高人一等,這才合乎道。從這裡可知老子非常著重放捨「自我意識」。這和佛教講的「破除我執」
,孔子講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一樣的。聖賢為了提醒我們放棄我執,總是強調自己的無知。在
<論語>中,孔子說:「余無知也」。在<柏拉圖對話錄中>蘇格拉底說:「我知者,乃我無所知」。佛教
<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有一段話說:「佛告彌勒:汝之所知,猶如一涕,汝所不知,如大海水。」
更是講得直接明白。人在浩瀚宇宙中非常渺小,知識能力非常微淺,人無天眼,見不過數丈,無天耳,聞不
過百尺,實在沒有理由認為自己夠偉大。況且每一個人都站在特定的角度,才看得到外面的事物,這一特定
的角度會決定人的視野,如果換個角度視野會不一樣。如同從自己家的窗子眺望外面的景物,即使再寬,也
限縮在一個角度之內。如果能到別人家去,從別人窗子向外望,那番視野必是不一樣,兩者加起來必是更寬
廣更清楚,如果更多視窗,那就更了不得了。所以說人如果以一己為中心去衡量一切,必有許多障蔽許多盲
點,要超越障蔽消除盲點只有放捨自我中心意識。<論語>中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也告
訴弟子宰予不可畫地自限,就是唯恐我們被「自見」「自是」所害。<易經>上說:「謙受益,滿招損」,
就是要我們承認自己不足,凡事虛己下人,肯向別人學習,能如此必可使自己生命知識更豐富,品德更升進
。人來世間走這一趟目的是來學習的。這個道理把握住,才能有進步,不        致枉過此生,否則便會錯失成
長的機會,兩手空空而去。
         我們各方面都要敞開心胸,虛懷若谷,不可以做「拒絕學習的小子」!
         這也可以引申到宗教方面,宗教極易流於自我中心意識,而犯了排斥其他宗教之蔽,不同宗教信徒間
應有「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心態,以寬大的心胸去包容他教,乃至去聆聽他教,去向他教學習。所謂有容
乃大,如果我們的心無限寬廣,無有邊際,如上帝一樣,如佛一樣,如聖尊一樣,則何物不被看得清清楚
楚。
         真理確是在放捨自我中才顯現的。
 
《道德經》經文
第二十一章 (虛心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
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益謙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 (虛無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第二十四章 (若思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五章 (名象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彊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德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 (巧用章)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犍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披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八章 (返樸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無為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煦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
 
右第二十八章八十五言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凡物或行或隨﹔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墮。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右第二十九章六十言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疆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疆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疆。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右第三十章七十九言
夫美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以恬憺為上。
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
夫樂人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
殺人眾多﹐則以悲哀泣之﹐戰勝者,則以喪禮處之。

 

 


首頁
元太道堂
元太慈愛人文推廣協進會
道堂簡介
道堂沿革
組織架構
道廟導覽
認識道教
交通資訊
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服務
活動
電子書刊
線上捐款
下載檔案
太乙靈籤
瘋神紀
2013 © All Rights 元太道堂